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高级顾问孙锐认为,目前制约我国光热发电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相关政策缺乏连续性。
今年7月,天合光能已正式加入科学碳目标(SBTi)全球倡议,承诺加入企业雄心助力1.5C限温目标行动。在信息披露方面,自2020年上市至2020年年底,天合光能累计披露公告共计108份,定期报告3份。
就天合光能在中国境内的制造运营和研发而言,2019年,天合光能在国内持有的太阳能发电站的清洁能源发电量超出耗电量0.14亿度;2020年,超出4.12亿度,实现2019-2020年度连续两年零碳排放,这也是自2016年以来连续五次实现零碳排放,真正实现了用清洁能源生产清洁能源产品。这意味着公司将以自身实际的减排行动,助力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技术创新,勇攀高峰在2010至2020的十年间,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累计投入研发资金约100亿元,已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技术创新平台。210至尊系列超高功率组件引领行业发展天合光能自2019年引领行业最早开始210组件的论证和研发工作。在公司治理层面,天合光能严格遵循《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同时也在第一时间建立了内部应急机制、开展员工关怀,实现疫情的控制和生产经营的保证。根据本次发布的报告,天合光能实际耗电量和耗水量的降幅分别达到了59.7%和50.6%,远超原定的目标晶科2020年上半年位居首位,业内估计其组件出货量在7.6-7.9GW左右,以微弱优势领先隆基7GW的出货量,最终在2020年底,榜首位置被隆基取代。
届时,强强碰撞的局面不可避免。虽然说强者更强,但彼此间的竞争无疑更为激烈。按照最低数值估算,国内上半年组件出口量或占全球上半年组件出货量的50%以上。晶科2020年出货量为18.8GW,2021年的出货量预估在25GW到30GW之间。
由此估算,晶科2021年上半年总出货量或在8.6-8.8GW之间,较之天合、晶澳的差距不是很大,出货同期提升幅度为10-30%之间。近年随着各企业的纷纷扩产,实力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强者更强的现象或者进一步加剧。
从2020年全年组件出货量,以及2021年上半年组件出货量来看,前四企业已与后六企业拉开相对不小的距离,或构成前十企业中的头部军团,而其中隆基领先身位较大。龙头组件企业的市占率或进一步提升。2021年,晶科登陆A股的前景被大家看好,届时其无疑将具有更强的底气和实力与其他组件企业展开竞争。按照PVInfoLink的报道计算,隆基、天合、晶澳2021上半年出货量或分别超12.6GW、9GW、9GW。
此次,PVInfoLink数据显示,TOP10企业中,隆基、天合、晶澳出货量同比增长80%+,尚德同比增长77%,其他企业除First Solar之外,增长幅度在10-30%,部分厂家则略有衰减。日前,PVInfoLink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组件出货排行榜,隆基、天合、晶澳位居前三,晶科第四,阿特斯、韩华、东方日升、First Solar、尚德、正泰占据后六位。按照此数据估算,上半年全球组件出货量或超88GW-101GW。2021年上半年尚德反超正泰,PVInfoLink将其缘由归结为欧洲、印度的稳健布局,以及常州的扩产。
晶科2021年Q1财报显示,组件出货量为4.56GW,与其4.5-5.0GW的预期出货量相符。新兴势力能够对传统实力企业造成冲击,群雄割据最终是否会变成三五个企业之间的并存争霸,这些都要交给时间了。
中部位置企业排名相对稳定。强者恒强挑战更高对于2020年与2021年上半年组件出货榜单,前四位,晶科让出榜首,居于第四位,其他三名各上提一位,后六位则是正泰与尚德互换位置。
对于晶科排名的下滑,PVInfoLink给出的答案为为了稳定利润,或可理解为为国内上市蓄力。企业扩产、资本涌入、跨行业进入在整体大环境利好的情况下,这些或将成为近年的主要基调。曾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组件市场或将出现三五家实力组件企业并存、其余皆为代工的局面。后六位,彼此之间差距相较不大,顺位在近两年几乎保持稳定。榜单名单两年未变对比2020年与2021年两年上半年组件出货量的榜单不难发现前十名单没有发生变化,唯独变化的是各企业的排名。对比发现:后六位置相对更为稳定,前四企业的争夺则较为胶着。
日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曾表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组件产量为为80.2GW,同比增长50.5%,组件1-5月出口量为36.9GW,同比增长35.1%,预计上半年出口量在44-46GW之间。其对2021年Q2预计出货量为4.0-4.2GW。
2020年同期,TOP10市占率达全球上半年需求的85%左右。按照上半年全球组件测算,该出货量在上半年全球组件出货量中的占比将超过70%-80%。
虽然一直有着出货量不完全反映盈利的说法,但出货量很多时候依旧成为人们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强者恒强得到进一步体现,十企初步形成两集团,强者碰撞不可避免。
天合、晶澳出货量超5GW。从2021年的组件出货目标来看,晶科、天合、晶澳三者较为接近,2021年组件出货量排名中的位次之争或将更为激烈。后来居上的隆基能否坐稳头把交椅,领衔210阵营的天合能否打破隆晶晶阵营的围堵,突围而出?PVInfoLink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榜单十企出货量约70.5GW。其主要原因在于疫情的突发,以及高功率组件快速集中的出现,一线企业凭借自身产品优势及市场优势,抢占更多小型组件企业订单,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20年8月18日,尚德常州组件生产基地3.5GW高效组件扩产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投资7亿元。2020年,三者全年出货量分别为24.53GW、15.91GW、15.88GW,2021年计划出货目标分别为45-49GW、30-35GW、25-30GW,上半年基本完成2021年全年出货目标的30%左右,如果要完成全年出货目标,各企业所需面临的压力并不小。
尚德官方网站显示,2020年,尚德全球组件产能为10GW张森认为,双碳目标下的政策导向将带动中国光伏装机需求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上半年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23.8万吨、105吉瓦(GW)、92.4GW、80.2GW,同比分别增长16.1%、40%、56.6%、50.5%。出口新兴市场不断涌现今年以来,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传统市场继续保持旺盛需求。
张森表示,中国五部委发布《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有序发展的通知》,通过灵活放贷、核发绿证等形式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光伏行业投融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活力增强。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秘书长张森预计,中国光伏组件2021年全年出口量将首次超百吉瓦,同比增速将超过25%;出口金额将超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20%。在组件及电站领域,正泰新能源、晶科能源等都在澳大利亚拥有较广泛的布局及渠道伙伴商。张森预计,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将达到160GW,同比增速约23%。
根据Mercom Capital Group的报告,2021年上半年太阳能的投资资金达到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93%;太阳能项目交易收购量达到39.3GW,同比增长167.3%;太阳能并购交易54宗,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印度、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开始发力,巴基斯坦、希腊等新兴市场不断出现。
据了解,2020年全球吉瓦级市场有18个:中国、美国、越南、日本、德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西班牙、巴西、荷兰、波兰、墨西哥、中国台湾、乌克兰、南非、比利时和法国。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随着全球应对气候问题、能源转型、低碳发展浪潮的兴起,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目标。
随着国内外低碳减排政策不断出台,产业投融资环境向好,光伏行业需求旺盛,产能逐步复苏。例如,上半年腾晖光伏、东方日升分别在泰国、越南进行扩产、完成EPC项目等。